更新時間:Feb 20,2020瀏覽次數:842
工作期間要注意個人防護,在崗期間要規范佩戴口罩,口罩在變形、弄濕、弄臟之后會導致防護性能下降,要及時更換。同時要注意手衛生,平常用洗手液和流水洗手,每天至少兩次測量體溫,一般情況下不必穿戴防護服或者防護面罩這些防護用品,我們將著手以下措施進行預防疫情。
(一)成立機構。
切實履行疫情防控的企業主體責任,成立以企業主要負責人為第一責任人的疫情防控領導工作小組,形成應急處置、信息報送、安全防范等工作要制。
(二)制定方案。
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各項防控措施均需細化并責任到人,明確各層級崗位人員的責任和具體任務、明確防控信息統計記錄、體測和消毒執行、防護物品管理、緊急事件處置、落實具體人員與疾控部門及社區“三人小組”聯系等任務,方案中還應包含出現疑似病例以后的應急處置預案。
(三)人員管控。
1.企業要組織對每一名復工人員進行登記造冊,詳細記錄14天內的出行史、接觸史及健康狀況,形成排查臺帳并主動向所在社區報備。對來自或者去過疫情重點地區的員工建立重點監控類清單,并規勸留在當地暫不返深復工,鼓勵員工延遲返深上班。
2.對來自或者去過疫情重點地區的返廠返企業單位員工要排查其抵深時間。按規定完善落實企業內部醫學觀察、自行隔離等措施,確保其隔離觀察14 天并經體溫測量正常后方可上崗。
(四)報健康狀況。
每天了解職工健康狀況,尤其是有員工密集工作場所或有集體宿舍的單位,要制定相應的健康檢查制度,并由專人負責,嚴格執行。若有發熱、咳嗽、乏力等癥狀,或近期有與野生動物或發熱咳嗽病人接觸史不要帶病上班,應主動戴上口罩到就近的定點救治醫院發熱門診就診。如果有疫情發生地居住史或旅行史,以及發病后接觸過什么人,應主動告訴醫生,配合醫生開展相關調查。
(五)測體溫。
在入口處使用快速紅外體溫探測儀,對所有進入企業的人員開展體溫探測。發現發熱癥狀病人(測溫槍≥37.3℃,需使用水銀體溫計復測腋下體溫,以37.3℃作為判別體溫異常標準),如是14天內從疫情發生地來深人員,給其戴上口罩,通知120急救車將病人轉運到定點收治醫院。如屬其他地方的人員,勸導其到就近發熱門診就診。
(六)戴口罩。
提前采購口罩等防護設備,提醒員工前往公眾場所、就醫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佩戴一次性醫用口罩、醫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
(七)做好環境衛生清潔消毒
1.加強通風:保持工作場所、員工宿舍空氣流通。開啟門窗,通風換氣。通風時注意保暖,在能夠保證適宜室溫的情況下,可持續通風換氣。需要使用空調時,可同時開排氣扇。使用獨立空調系統的單位,要定期清洗空調。
2.集中空調的使用:企業所使用的集中空調通風系統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方可繼續運行:1)采用全新風方式運行的;2)風機盤管加新風的空調系統,能確保各房間獨立通風的。不符合以上條件的集中空調系統應停用。
3.預防性消毒:工作環境以清潔為主,預防性消毒為輔。定期用消毒水對辦公場所物體表面進行消毒,特別是公用辦公室設備、門把手、電梯按鈕等重點消毒。廠區內有班車、接駁車服務的,每天下班后進行一次消毒。
4.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加強健康教育,人人動手除“四害”,大搞環境衛生,保持工作生活環境整潔,預防疾病發生。
(八)加強企業內部員工管理
1.會議和活動管理:減少不必要的大型會議,確實需要召開多人面對面會議的,所有參會人員都應全程規范佩戴口罩,進入會議室前洗手消毒。開會人員間隔1米以上。控制會議時間,會議時間過長時,開窗通風1次。會議結束后場地、家具必須進行消毒。不組織處職工集體活動,包括業余文娛活動,勸解員工不參與工作無關的任何集體活動。
2.就餐管理:不建議在食堂集中就餐或安排錯峰就餐。員工可自帶飯菜或從食堂帶回飯菜到各自座位就餐。企業食堂有分發能力的,建議由食堂分發飯菜到各個辦公室,避免打飯排隊,人員聚集。確實需要到食堂就餐的,同一部門統一就餐,座位相對固定,盡量避免與多部門員工混合就餐,嚴禁面對面就餐。
3.交通管理:鼓勵員工自駕、步行或乘坐班車,盡量減少社會公共交通通勤,降低在途感染風險。提供班車的企業,應對乘坐員工接受體溫檢測,憑卡上車。取消風險人群在隔離期間乘坐班車權限;司機將檢查所有乘車人員有效證件,減少班車風險。
(九)強化人文關懷。
要加強人文關懷,切實維護好企業的良好形象,高度關注被隔離人員的思想動態,及時進行心理疏導,做到隔離不隔“愛”。
在這里世界之星希望四月武漢櫻花爛漫時,它不在封城。像往年一樣,千千萬萬的人在樹下看櫻花,櫻花在樹上看千千萬萬人中國人,加油!武漢,加油!